自唐永淳元年(682)建县以来,蓬溪人文蔚起,书风尤盛,众多书法文物、名家墨宝留存于世。虽经千年风蚀淘沥,仍得见早至唐贞元元年(785)刻石文字;继越五百余载,而有元代泰定梁志墨迹;再历近五百年,而特出西南书坛三杰之一、诗书画三绝的乾嘉奇才张问陶。迨至今日,蓬溪书法空前繁荣,呈现“小城大书法”的独特风景,在全国书坛亦占得一席之地。
▲民国蓬溪县城图
民国元年(1912),蓬溪县东乡十一个镇场划归新成立的潼南县(今属重庆市潼南区)。民国时期社会动荡,战事频繁,书法艺术相对自由,趋于缓慢发展之中。蓬溪书法保留了对晚清碑学的继承,以碑帖结合为主,书体出现多样化发展。
一、民国蓬溪本土书法家
杨重岳(1878-1928),蓬溪三凤人,擅诗,善雕刻,工书法,工画,人物仕女妙入神品。《益州书画录续编》有载。
廖嶷,字云泉,蓬溪新胜人。善诗文,工书画,画虎尤为所长。新都宝光寺方丈贯一和尚题廖嶷山水画云:“远望烟云锁翠峦,虎溪笑意对谁谈?渔翁指顾云何渡,一篙春水过江南。”今蓬溪县博物馆、新都宝光寺尚存其书画。《益州书画录》有载。
画。《益州书画录》有载。
▲廖嶷书画(蓬溪县博物馆藏)
邓绍先,字绍先,名子光,号蓬莱逸士,民国蓬溪县蓬莱镇黄莲沟(今大英县玉峰镇五方八德桥村黄莲沟)人,业医,工书。传世作品有背临《兰亭序》、临《唐高宗圣教序》等。
▲邓绍先书法
蒲中和,民国蓬溪县玉峰场宿沟(今大英县玉峰镇智水星宿沟村)人,工书法。民国三十三年(1944)书写《富公祠序》,今存。
▲蒲中和书法
李青芝(1867-1940),字守中,榜名文钦,蓬溪县赤城镇西街人,20岁时应潼川府试,中秀才,后补廪生,从教五十余载,桃李滿门。工书法,成字清逸,颇受书法界称道。
纪大经(1874-1940),字澄九、诚九,蓬溪赤城镇北门外堰塘湾人,与张澜、卢子鹤、庄喜泉等肄业于蓬溪县城环溪书院,为蓬溪县最后一名举人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),任礼部主事,升员外郎。民国历任安县、宣汉、岳池征收局长。晚年居蓬溪,参编《蓬溪近志》。工书法,遂宁市博物馆有藏。
卢子鹤(1879-1963),字廷栋,蓬溪县赤城镇人,肄业于四川省省立锦江书院,曾任川北讨袁军政务秘书长、川北道代理道尹,长期从事教育、慈善事业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历任川北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、四区(川东、川南、川西、川北)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联合办事处副主席、四川省监委副主任,第一届、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。善诗词,工书法。
▲卢子鹤书法
仁慈法师(1882-1946),原名周润轩,蓬溪县赤城镇人,曾任四川省阆中县候补知县。中年出家,于成都文殊院剃度,曾为蓬溪鹫峰寺住持、宝梵寺住持。通诗词,工书法,尤擅魏碑、行草,成都四大丛林皆有遗墨。蓬溪灵鹫峰寺的“白塔禅院”和“古灵鹫峰寺”匾额皆为其手迹,县博物馆收藏其书屏一幅。
▲仁慈法师行草
刘鸿业(1883-1936),字用仪,蓬溪县蓬莱镇祥凤寨(今大英县蓬莱镇天星社区祥凤寨原太吉六村)人,省优级师范毕业,蓬溪县中首任校长,书法造诣极深,正、草、隶、篆、行各体均长,尤擅“赵体”行书。
▲刘鸿业行书
李凡丞(1887-1953),名先干,蓬溪县槐花镇新胜人,1905年考入上海新华艺术大学,工花卉、翎毛,尤善绘鹰鹞,人称“李鹞子”。1928年后在隆昌、遂宁、南充、蓬溪等地任中学国文和国画教员,建国后任蓬溪县第一任文联主席。
▲李凡丞书画
段虚谷(1904-1977),原名益怀,字虚谷,蓬溪县赤城镇人,民盟盟员。1924年考入上海新华艺术大学,曾任县立大西街小学校长、四川美专国画教师、成都“东方美术专科学校”任首届校长。1956-1977年任教于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。通史论,擅山水,兼书法,曾主编《四川美术史稿》。
▲段虚谷书法
杨焕文,蓬溪中医师。工魏字、行草,为邑中善书者。今蓬溪县博物馆藏有其行书作品《录放翁诗行书卷轴》等。
▲杨焕文行书
二、民国寓居蓬溪书法家
民国时期,到蓬溪观光、访友、考察的文化名人、书画家在蓬溪留下了诸多墨宝,他们或为友人题赠书画诗词,或为名胜古迹题写匾额、楹联、诗文等,存世作品较多。
黄宾虹(1865-1955),名质,字朴存,号宾虹、虹叟等,原籍安徽歙县,出生于浙江金华,中国近现代著名国画家、书法家、篆刻家、诗人、艺术教育家。1933年夏,黄宾虹在段虚谷等陪同下考察蓬溪宝梵寺壁画,其间作有《蓬溪观古画壁》诗和山水画《蓬溪道中》等,另有几幅蓬溪题材画作出现在拍卖市场。
▲黄宾虹山水画《蓬溪道上》
吴佩孚(1874-1939),字子玉,山东蓬莱人。民国时期直系军阀首领,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。吴佩孚书画名气甚大,书工狂草。1931年7月3日,吴佩孚经南充到蓬溪游览,在林石鱼山时题书两个一米见方的楷体大字“桂府”,后由蓬溪雕刻名家范木匠刻就制成横匾悬挂于石鱼山。
颜楷(1877-1927),字雍耆,号拔室,四川华阳(今成都双流区)人,清光绪进士,成都“五老七贤”之一,近代学者,书法家,精工书法,遗墨今成都人民公园内“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”(北面)犹存。民国十五年(1926)冬,颜楷为蓬溪题写“飞云桥”三字匾额。
▲颜楷书法(蓬溪县博物馆藏)
丰子恺(1898-1975),号子觊,后改为丰子恺,堂号缘缘堂,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(今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石门湾),中国现代书画家、文学家、散文家、翻译家、漫画家,被誉为“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”“中国现代漫画的鼻祖”。应蓬溪著名画家段虚谷之邀,丰子恺于1944年、1945年两次到访蓬溪,游览了高峰山、定香寺和宝梵寺等地,作有画一幅、书法二幅、对联一幅,今存蓬溪县博物馆。
1944年秋,丰子恺第一次访蓬期间曾为段虚谷母亲作《松桃祝遐图》,题词为:“甲申游蓬溪,晤段氏虚谷学友,值其母谢太夫人六旬晋一之庆,虚谷纯孝,乞为制图,率成此作。石门丰子恺。”
▲丰子恺撰书《蓬溪道中》(蓬溪县博物馆藏)
乙酉(1945年)岁首,丰子恺第二次到蓬溪,赠段虚谷诗一首:“人间到处弄干戈,天地依然喜气多。昨夜月明江水碧,今朝日暖鸟声和。虚谷学友吟正。乙酉岁首,蓬溪道中作。子恺。”
丰子恺蓬溪之作,《丰子恺全集》失收;丰子恺蓬溪之行,《丰子恺年谱长编》失载。
三、民国高峰山匾额书法
蓬溪高峰山被誉为蜀中道教胜地、蜀北第一名山,所存名人、书家书写的匾额众多,书体包括魏碑、汉隶、古篆、行楷等。
民国时期,高峰山道观声名鹊起,三十多名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和文化名人慕名而来,题字赠匾,包括于右任、林森、何应钦、孙科、居正、谢无量、丰子恺、张澜、戴季陶、陈诚、陈果夫、张群、陈立夫、王陵基、王缵绪、冯玉祥、邓锡侯、白崇禧、刘湘、刘文辉、田颂尧等,其中:
“川北胜景”匾为曾任国民党南京政府监察院院长、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亲笔书写。
“为善最乐”匾为抗战时期重庆陪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赠于民国三十一(1942)年二月十五日时所题。
▲林森赠送高峰山的“为善最乐”匾
“山中逸士”匾为时任四川省主席王缵绪于民国二十七(1938) 年冬月书赠。
▲王缵绪赠高峰山“山中逸士”匾
“接武重阳”匾为时任四川省主席邓锡侯民国三十一(1942) 年三月五日书赠。
▲川北名胜蓬溪高峰山
据史料记载,清末至民国,高峰山道观共陈列各种匾额三百多幅,多为名人名家所书,有的现已不存,有的书者不详,具有书法价值的,现列举如下:
惟道独尊、炼道高峰、为善最乐、山中逸士、诞延椿毓、接武重阳、无极天人、索性功成、字法猷劲、古楼玄观、道法自然、云顶仙境、太清无极、太古道源、道气长存、洞天福地、惟真是恭、灵应天尊、上善若水、道德崇高、开玄宏道、大道无私、启教仙翁、道存守默、义结孝忠、开山启教、道立玄德、玄默通灵、灵通民瘼、道德雄威、道法常新、有仙则灵、明真正道、意诚心正、德垂西川、道义宏辉、普济世人、太清道元、飞高腾觉、道德清高、太古玄宗、是一蓬莱、蓬莱阁、北极皇天、天地玄宗、盐东蓬北、高敞云隈、洞天金仙、天玉生民、龙吕洞天、道德天一、灵山椄骨、祥云高峰、太玄仙觉、圣迹佑民、威严苍穹、袁佛华严、道效朦胧、不二法门、川北名胜、道启鸿蒙、大椿荫世、龙雨科第、龙台洞天、佛觉、铅汞、西东蓬高、万世宗师、老子再过、道德天人、三教宗师、太清世界、开天老子、至德永贞、道运玄功、道宗三教、川北胜景、玉清元始、灵山辅后、集思广益、函谷重开、道应乾坤、众志成城。
▲高峰山“龙雨科第”匾
▲高峰山“是一蓬莱”匾
高峰山匾额书法,字体多取法于碑,这些碑味书法,对当代蓬溪书法群体的学书风格的选择,有着直接的开拓性的影响。
转自蓬溪文旅
下一篇:没有了!